第 2章 阉党对阉人(2 / 6)
轻刺了一下那个亮晶晶的脓包罢了。
哒哒哒马蹄声在城墙根下回荡……
袁万里揉了揉冻僵的脸,低声喃喃道:
“余令你可不能死啊,我们说好的长安相见,你可不能忘记啊!”
榆林卫眼看在即。
袁万里再次忍不住为余令祈祷。
没有人比他还清楚余令在做什么事,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有多凶险。
从内心而言,在开始的时候袁万里很不喜欢余令。
第一次的井陉县相遇时候袁万里对余令没有多少的好感。
早在驿站他就认出了余令,但他懒得去打招呼。
因为他觉得余令不是好人。
年纪轻轻,学问一般,身居高位,头一次进宫就打了三十多位御史同僚以及其他官员。
这明显非君子所为。
君子是以辩上下定民志,而不是争勇斗狠。
他认为余令的官位都是走关系得来的。
等一路随行,在井陉道看到余令大杀四方,最后把人头拿出去卖钱。
那一刻他没说什么,只觉得道不同。
等到了长安……
望着那一个个的水塘,河道上的拦水坝,再到后面的剿匪,他发觉余令是真的在为百姓考虑。
他能看的出来余令这么做是带着私心的。
因为他总觉得余令在害怕什么,所以才不遗余力的去做这些。
可余令在害怕什么,到现在他还没猜出来。
在长安住了数月之后袁万里觉得自己里里外外都错了。
长安的年景不好是众所周知的,奏折里说的最多的就是干旱少雨,民不聊生,税收困难,百姓外逃。
可等自己到了长安,望着那一个又一个的水塘时……
袁万里突然觉得诉苦是人的本能。
可嘴里喊着自己过得有多苦,又懒得去动,那真是活该。
百姓不懂,当官的难道不明白?
袁万里亲眼所见在地里忙碌的余令被火辣的太阳晒脱了一层皮。
大明官员很多,个个都是聪明人。
可袁御史觉得这些人的脑子有很大问题。
熊廷弼发现了辽东问题,奏报也说了辽东问题。
结果所有人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。
一个个嘴上说着忠君爱国,为国为民,细细地思考了一圈为国的好像没几个,全都是为了党派和利益。
国土都丢了,还说这些是小问题。
见识了这些后,再看余令,袁万里突然觉得余令就很顺眼。
开始以平常的心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