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8章:泰山封禅的含金量(2 / 3)

就是在一定程度上,将皇后武氏的地位,来到了与皇帝李治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步。

同样,也为大唐女主当国埋下了伏笔。

这虽然谈不上前车之鉴,但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,李承乾不可能不吸取。

实际上。

理论上来说,应当是宗室亲王作为亚献祭地。

可操蛋的是大唐的宗室亲王们,实在是有些凋零了。

最有资格的两位,坟头草都已经几尺高了。

而另外一个有资格的吴王李恪,还在窝国不能脱身,当然,李承乾也可以让自己的儿子作为亚献祭地,但问题是,亚献的位置,只有一个,而他却有两个儿子!

况且。

现在朝堂上暗流涌动,储君之争的大幕似乎已然缓缓拉开。

无论是选谁当这个亚献,那都得坏事!

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,一碗水端不平的下场,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。
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。

李承乾就想到了大唐的太上皇,也就是面前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登李世民。

“怎么样,父皇以为如何?”

李世民长时间没有答话,皱着眉,心中暗自思索。

他虽然确信,眼前的嫡长子的确不像是在胡扯,可可毕竟他已经当了皇帝,阴险狡诈已经是基本操作。

李世民有些犹豫。

他在迟疑,在思索李承乾这么做,是不是也怀揣着试探他还有没有些许野心的念头?!

李承乾看着面前犹豫不决的李世民。

打量几眼后,心思电转之下,也就大体想明白了自己父皇脑子里边到底在想些什么。

于是他叹了口气,诚挚道:“父皇。”

“而今天下兵马,皆在我掌握之中。”

“曾经亲自培养的府兵旅帅,已经有不少人积累战功而获得升迁,成了一地的折冲都尉。”

“朝堂之内,包括宰相之内的所有三省官员,全都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,而父皇你所居住的骊山,在我面前又是完全透明的。”

“要是怀疑父皇。”

“说句不好听的,父皇恐怕早就已经无疾而终了,压根不用多此一举的试探啊!”

李承乾有些无奈。

但这种事情也怪不得李世民。

毕竟他跟李渊其实没啥区别,实际上都是被政变从皇位上掀翻下去的。

日后倘若大唐再来一场玄武门。

那恐怕届时的李承乾,也会像现在的李世民一样,变得小心谨慎起来。

没办法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