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8章 年轻的女骑士渴望建立功勋(3 / 5)

易被对方找借口介入,乃至剥夺领地,天生就低了一头。

所以,条约规定,英格兰国王是“阿基坦的领主”,而不是“阿基坦公爵”,也就是说,不再需要以阿基坦公爵的身份,对法兰西国王宣誓效忠,也可以拥有这些土地。而作为报偿,英格兰国王将不再宣称法兰西的王位。

这些规则,听起来就很麻烦——而且事实上也是。别说托马什神父他们这些基层教士和普通农民了,连专门捣鼓这些事情的贵族都嫌烦。费这么大力气,就是希望切割英法之间繁杂的封建关系,让英格兰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。为此,在领土和王位这些问题上,反而见好就收就可以了。反正打了这么久,大家也清楚,以英格兰的实力,就算打了几场经典胜利,也不指望能一举夺取整个法国了。

法国方面也接受了这个条约,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安稳内部上。约翰的儿子查理五世是个很有能力的国王,在他的统筹下,法国花了五年时间恢复实力,然后借口爱德华不遵守条约,废除了之前的约定。

法国这次稳扎稳打,双方没有再爆发克雷西和普瓦捷那种规格的大战,而是在查理的规划下,通过一系列战争和代理人战争,消灭布列塔尼和纳瓦拉的亲英格兰势力,剪除英格兰的羽翼,蚕食他们的领土。

虽然战斗还是有输有赢,但法国的体量优势,得以体现出来。法国打输几次,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,但英格兰一旦打输,就会丧师失地,遇到巨大麻烦。

而且事实证明,在他们认真组织,不犯严重错误,导致自己硬送的情况下,就算是爱德华、黑太子的军事才能,也很难再取得一次史诗级别的胜利,一举在战略上翻盘。1376年,黑太子去世;次年,爱德华三世也去世。这时,英格兰的领土,已经被蚕食得只剩下波尔多周围一带了。

这之后,英格兰王国陷入了继承纷争,无暇再顾及法国的情况。1380年,查理五世也去世了,他的儿子查理六世在继位不久,就精神病发作,法国也开始陷入了内乱。

目前主要的矛盾,是法国大贵族们互相争权。虽然有时候也会动兵,但大部分冲突,还是两边相互煽动支持者为主。去年,也就是1413年4月,勃艮第公爵约翰就成功煽动了巴黎的屠夫再次造反。

这些造反的屠夫,是行会里的一个派系,被称为“剥皮者”。他们的领袖名叫卡博奇,因此这次暴动也被称为“卡博奇起义”。屠夫们带着特有的白色帽子,攻占了巴黎的各处要地,抓捕阿马尼亚克派的成员。他们还再次成功攻陷了巴士底狱,将守卫在这里的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