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2章 千百相(2 / 5)

肃的来到长江水畔。

江面上是排列整齐的大郑水师战船,甲板上的将士们庄严肃穆的立在船边,军容齐整,静谧无声。

“呜——”

牛角号声悠悠响起,马儿不安抬蹄刨土,邵之祁和黄旭、还有四名刘永康的心腹偏将一起下水,小心翼翼的在齐腰深的江水中把灵柩放在堆满柴火的木筏上。

黄旭深深的叹了一口气,抹了一把眼睛后,从手下那里接过火把,带着哭腔大声喊道:“恭送大人!大人一路走好!”

江岸边的、战船上的将帅士卒们,在这一刻,不分阵营和籍贯,齐齐跟着黄旭喊道:“大人一路走好!!”

邵之祁泡在水里,拱手抱拳,目光复杂的望着被黄旭亲手点燃的筏子渐渐飘向江中,深深的躬腰作揖。

蜀军军营里,刘永康生前的那匹坐骑,不安的挣扎着缰绳,嘶鸣不止。

数千年来,神州大地上的每个地方,都会不断的涌现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忠勇之士,他们的信念不会因为任何事物而发生改变,哪怕是失去生命,也要一诺必践。

在他们心中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不会变通,也不屑变通,就是这么的纯粹、彻底。

当然了,有阳光就会有阴影,有清明就会有污浊。

孟蜀宰相李翰,承接了一份不太光荣但又十分艰巨的任务——代表蜀国和孟玄向大郑起草降表。

本来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,打了败仗亡了社稷,总要有个人向胜利者写检讨书,承认自己的错误、祈求人家的原谅。

不能让孟玄写,那样就太欺负人了,蜀国百姓是不能接受的。虽然他确实不是个东西,但好歹也代表着我们的面子。

你敢让他写,你看我们反不反就完了。驻扎在蜀地的郑军才十几万人,生活在蜀地百姓可不止百万!不争馒头还争口气呢!

但你也不能随便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拉出个小卡拉米来让他写,大郑皇帝的脸面同样很重要,失败者就要有失败者的觉悟。

否则,我怎么管其他人?

所以,需要一个不是孟玄、但地位名望却跟他差不了多少、最起码得有排面的人来写,才能让双方都满意。

通常情况下,承接这个任务的人,要比其他亡国之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,是为大家做事的抱薪者,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。

但李翰……稍微有那么点不同。

当他的降表修出来后,先在成都召开了新闻发布会,而后又发往汴京。

但是里面用的词藻……

怎么说呢,文训看了应该都会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