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青县戏班(2 / 5)

,估计他也会竖起大拇指夸“拉的真干,一点都不稀”。

但是,如果殿帅办事是靠权势和官威,那还怎么去维护大郑律法的尊严?下面会有多少人议论?会有多少人效仿?还怎么管理?

嗷,就许你走后门,不许我们走?

“一帮鼠目寸光之辈!”

暗骂了一句后,凌晨只能无奈的背起手走在大街上,思索对策。华萤沉默着跟在他的身后,同样忧心忡忡。

“妈的!不争馒头还争口气呢!萤萤,这附近哪里有戏班子?带我去!”

“哦……好。”

西湾坊,是沧州城内一处较为繁华的市集。这里九流汇聚,商贾云集,在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眼下更是焕发着勃勃生机。

但是,不是身处在闹市之中,日子就能红红火火、蒸蒸日上的。

天气闷热,乌云密布,阴雨欲来。

市集偏僻一角的空地上,几辆牛车和木架车随意的停放着。用木箱子垫在下面,上头铺了土红旧布的简陋小戏台空无一人,冷冷清清。

戏台右边架着一个火炉,大铁锅里正在煮着炖菜,五六个男男女女坐在一起,有两个脸上还画着脸谱,无精打采的低着头。

季伯常是这个落魄戏班子的班主,头上戴着散开的绡头,像个开花葱;一身棕红色的长衫,明显有些发旧,应该是洗的次数太多了;脚上踩着破旧的布鞋。

从现代人的角度讲,就是一个穿着不合身的旧西装、踩着运动鞋、不伦不类的销售。

西湾坊寸土寸金,就连这偏到姥姥家的小角落也要收取场地费。季伯常已经给本坊的市场管理处交了5两银子,可唱戏唱到今天,只收到160枚铜钱。

进城时信心满满,想要闯出一番名堂,结果却远不尽人意。

还有半个月场地费就到期了,前两年在乡下四处巡演、省吃俭用攒下的资金也用的差不多了。再这样下去,整个戏班子就要解散,大家一起去喝西北风了。

愁死个人……

眉头皱到久久无法舒开的季伯常抬起头望着远处繁华的街市,心中纠结至极。

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下去?现在抽身继续去乡下巡演,起码还能收到点粮食蔬菜之类的打赏,如果能请坊正去吃顿酒,就是已经交上去的银子,也未必不能要回来点。

可……

如何甘心呐!

谁愿意一直奔波讨生活呢?他也有一个爆红梦,把青县戏班子的名声打出去,被富贵人家和官宦门第请进宅子里唱戏,或者受邀参加重要节日的演出,都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