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4章 现实问题(3 / 4)

农资产品?”

“所以需要第二步。”张卫东微微一笑,“建立农资回收机制。政府按市场价60%收购合格库存,经无害化处理后,作为战略储备或转化为智慧农业所需原料。”

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。几位农资企业的代表交换着眼色,有人已经开始在小本子上计算。

“第三步最关键。”张卫东的声音提高了几分,“组织传统农资企业转型培训,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支持,帮助他们转向智慧农业配套产业。”

“说得轻巧!”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从后排传来。

众人回头,只见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站了起来:“我是江城化肥厂厂长王德海。我们厂三百多号工人,干了一辈子化肥,现在让我们转行?转哪去?机器能种地,还能造化肥不成?”

会议室瞬间安静。郝向东正要开口,张卫东却先一步走到王德海身边。

“王厂长,您厂里生产的尿素,纯度能达到多少?”张卫东突然问道。

王德海一愣,随即骄傲地挺起胸膛:“我们厂的技术,纯度99.7%!全省数一数二!”

“好!”张卫东猛地拍手,“智慧农业的精准施肥系统,正需要这种高纯度原料。您不是要转行,而是升级!”

大屏幕上适时显示出智慧农业供应链示意图。

张卫东指着其中一个环节:“传统化肥经过提纯和配方调整,完全可以成为精准施肥的重要原料。这不是淘汰,而是价值提升!”

王德海张大了嘴,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。臧力力趁机递上一份资料:“王厂长,这是南方几家化肥厂转型后的财报,利润率提高了30%。”

“张书记,如果真是这样,那我王德海第一个支持您!”此时的王德海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
在此之前,他早就预料到了智慧农业实施之后对他这个化肥厂的巨大冲击。

而如今,事情竟然可以这样解决,他何乐而不为?

郝向东见状,立刻拍板:“就这么办!财政局立刻制定补贴细则,工信局负责技术对接。我们江城,要做智慧农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典范!”

会议结束后,张卫东被各企业代表团团围住。他耐心解答着问题,却没注意到会议室角落里,一个年轻人悄悄拍下了这一幕。

三天后,江城政府官网发布了《关于促进传统农资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》。与此同时,张卫东带队走访了周边六家大型农资企业。

在江城化肥厂的车间里,王德海亲自演示了新安装的智能提纯设备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