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林贤(两章合一)(4 / 5)

贤又是吴地人氏,所以赵时晴才有此一问。

林贤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:“我不是来参加秋闱的,去年我落榜了,我表哥在京城的汇文书院读书,和书院里说好了,我可以过去旁听。其实吴地也有很有名的书院,可我进不去。”

赵时晴来京城有些日子了,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书院,想来是个不出名的小书院。

她没有问林贤千里迢迢为何不选间有名的书院,这还用问吗?有名的书院不是想进就进的,而且人家更不会让旁听。

“汇文书院的旁听收束脩吗?”赵时晴问道。

林贤点头:“收啊,每年二十两。”

赵时晴很自然地转移话题:“杨状元好像是韩城举子吧,他是吴地人氏?”

林贤连忙解释:“这个我知道,杨胜秋那时住在竹西塘,家里还是很富裕的,他有个小妹妹,很可爱,可惜是盲的,后来他家人去外地给小妹妹看病,便一直没有回来.”

说到这里,林贤四下看了看,压低声音:“对了,竹西塘有户人家被灭门了,去年才找到尸体,这事你听说了吗?”

赵时晴心里猛的一疼,脸上却不动声色:“我没听说啊,这事和杨胜秋有关系?”

林贤说道:“那户人家姓时,按理说和杨胜秋没关系,不过我听我娘说那户人家以前是收布的,家里还有个瞎眼的小女娃,而且和那家人一起死掉的,还有一位姓杨的大夫,我记得杨胜秋家里就是收布的,他阿叔来接他时,骡车上放着整匹的布,而且他也说过他阿爷是大夫。”

赵时晴问道:“这事你和人说过吗?”

林贤摇头:“我就和我娘提了一嘴,我娘说我肯定是记错了,去年我乡试落第,哪好意思回去啊,我都快两年没回过老家了,灭门的事,我是听我娘说的,她也是过年回去时听村里人说的,又不是一个村子的,我娘和竹西塘的人也不认识。”

“那后来呢?家里人一直没有回来,杨胜秋当时也只有八九岁吧,他怎么生活的?”赵时晴问道。

林贤说道:“刚开始,他衣裳破了,还是我带回家让我娘给补的,我娘见他长个子了,却还穿着小一号的衣裳,还给他做了一身新衣裳呢。我家那时虽然也不富裕,可也不是很穷,我娘看他长得好看,又会读书,还和我爹商量,想收养他呢。

可是我爹没答应,他说杨胜秋八九岁了,养不熟。

他功课好啊,你是不知道,他读书可厉害了,两位先生全都喜欢他,见他孤苦无依,还把他的束脩给免了。

再后来,我爹跟着我大爷爷去庐州开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