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,又挣一大笔,北大还是中大?(求订阅!)(2 / 9)

去京城要用钱,下半年读大学也要花钱。

何况男人嘛,尤其是前世见过大钱的他,银行里没点存款,心里总是有种不安感。

邹平带来的第二个消息是:《活着》自2月份发表以来,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,《收获》杂志的销量更是借此连续两期创造了历史记录,突破了250万份大关,相比过去的巅峰记录直接翻倍。

这牛逼哄哄的亮眼数据把《收获》杂志社自己人和所有同行都看得瞠目结舌,被震惊得不要不要的。

而且,最关键的是,现在势头依然很猛,大有把《人民文学》第一把交椅拉下马的赶脚。

也正是因为成绩太过耀眼,让同行嫉妒眼红,所以《十月》才想方设法收买了《收获》杂志的一编辑,想要向李恒约稿。

邹平在电话中说:“李老师,现在不仅是读者反响强烈,文学界的各种评论的总体也是一边倒的好评。

在这个大前提下,社里昨天刚刚就《活着》发行单行本的事情进行了充分讨论,最后举行了投票表决。”

李恒心眼一哑,紧着问:“投票情况如何?”

见到才华横溢的李老师也会紧张,邹平有种说不出的兴奋,喜形于色地送上祝福:

“恭喜李老师,会议通过了发行单行本的提议。

我代表《收获》杂志正式通知您,趁着这股风,《活着》单行本第一批计划于7月1号上市,先印30万本。

到时候一旦触发合同中的印发数,我们会按合同支付你5%的版税。”

对,版税!

版税才是重点,等得就是这个,李恒听得热血沸腾,整个人霎时激动了起来:

“好,谢谢邹编辑,辛苦你们了。”

“不辛苦,不辛苦,都是应该的,我们都希望《活着》单行本大卖。”邹平如实说出了心中的期望。

能不希望吗?

如果《活着》单行本大卖,对李恒、对杂志社、甚至对邹平自己,都会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,三者都是受益方,真真是实现三方共赢。

这通电话较长,后来又继续聊了会,挂断时,李恒特意瞧眼墙上挂钟,计算通话时间,结果把他吓了一跳。

你猜多少?

特么的!22分钟38秒。

这可是长途啊,每分每秒都是钱!要几十块呢。

田润娥同志卖100斤米都卖不出这么多钱。

李恒心疼坏了,好后悔刚才为什么不脸皮厚点挂断呢?

暗暗怂恿自己,下次他娘的一定要吸取教训啊,电话一通就随意找个借口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