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杠房,小孩(3 / 5)
其他铺子,纸钱烧火,寿衣棺材什么的,依旧有利可图。
这就是垄断产业链的优势,杠房虽说也有纸扎香烛,却远没人井下街的纸扎香烛来的好。
除了薄利多销,仵工铺的布告宣传那也是十分厉害!
城门楼子菜市口,茶馆说书插广告,这是人能想出的主意?
关键人还真就琢磨出来了!
城门外的布告栏,菜市口的招贴告示,这些法子还算不得什么,但让茶馆的说书先生,逗人乐的人,用嘴插播丧葬广告,就不是一般缺德的人能想得出来的了。
这主意忒邪,忒偏,更要命的是,茶馆里的看客听众,还真就吃这一套!
里面的门道也很简单,说书的逗人乐,本就什么话都往外说,插科打诨更是家常便饭,往日里死人晦气的事反而成了一道小情趣,熟客听习惯了,巴不得你中间讲这么一段,大伙笑骂几句也就完事,并不会真个生气,相反还会潜移默化的加深对井下街的印象。
今儿个庄老实路过茶楼的时候,里头还在讲徐掌柜的生意呢!
庄老实当时心里有事,特意站在门口听了会儿,就听见说书的讲:“论起死人,大伙都觉得晦气,可人生老病死,都是迟早要经历的事,所以大可不必畏之如虎。比如咱临江县就有这么一字号,徐氏铺子.”
“人家办白事讲究一个‘真情实意’,那是真把死人当成活人伺候,就算钱袋里一个子没有,仵工铺也管赊管葬,为的什么?为的是人这一辈子哪怕活的时候吃过再多的苦,受过再大的穷,死的时候也能死的有头有尾的!”
“井下街办白事,不为挣钱,就为的让活人放心,让死人安心。这可不是瞎咧咧,人这一辈子要是死的时候没让井下街主持一场后事,那真是白来这一回了!可要是死的时候真让井下街伺候一回,那保准去了一回,下辈子还想再去第二回!”
茶楼里笑骂声不断,却没人真的生气,庄老实除外。
因为再这样下去,他们杠房真要吃土了!
就这还不算完,他们杠房平日不抬棺时,自家的香烛也有不少老顾客会过来置买。
但最近这两年,城外多了一处特别灵验的保生庙,还是县爷出资搭建的,这庙里有个金大姐,是庙里的庙祝,金大姐采办时不用别处的香烛,只用井下街的。
后来不知从哪传出来的邪话,说井下街的香烛好,保生娘娘最喜欢闻这味儿,谁谁谁家用了井下街的香,隔年就抱上了一对龙凤胎。
香客原本将信将疑,一问庙祝,保生庙里的香烛在哪采购的,井下街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