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额外的历史要素(1 / 6)
戍天历34年八月,北方战事再度发生变化。伪贯那边虽然兵马衰弱,数万大军都是强制征招而来的役农,正儿八经甲士们都养不全上千人,镇兽更是一点都没有,望恒宗等仙家们都收回投资,不再对雍州,星州两地渤王麾下大军中的弟子们赠送坐骑。
但就是如此,伪贯渤王举着清君侧名义开始举兵进犯大爻肃州之地。
伪贯举动与沙洲地区昊国的攻势产生了配合。伪贯开始攻伐帝国西部的边境,数座城池被攻陷,几万军民被掳走到西域。背负玉简的灵禽们来来往往。
西部边境被攻破之前,大爻边军朝着朝廷多次发送求援信件。但是昊国在北边,让大爻没法分散注意力。朝廷老成持重的大臣们,在争论不休中,最终未往西边派出援兵。
作为武飞的宣冲对这一幕,不由想起了历史书上记载了很多次的情况。当东方王朝在一线战役中被拖住时,是没有功夫应对其他变局。
武飞回忆起那一路上的流民们,以及各路驿站中瞒报的情况。已经能够想象出,这些方向上的酷吏们,对各家各户踹家破门的征收了
国土太大了,朝着任何一个战线派兵,沿途的补给搜寻成本,会榨干这个方向的稳定性。
例如现在渤王叛乱,要派遣一支能够打赢的部队,搜刮补给的难度就会变大;而搜刮过多,北方其他区域生变的概率会增多。
现如今北方的起义军已经被镇压,对于大爻朝廷来说,代价就是,不少叛乱后的州府已经被平叛的大军给节度(军管)了。然而大爻那些军中队督们哪懂得治理,就食时,还是和土匪一样到各处去借粮。
中央朝廷实质性失去了对战乱冲突区域的郡县制管理能力,进而倒退成封建。授予军将节制地方军事财政的大权,为该地区直接责任人。
东方历史上,上层结构就是这样,反复在“大一统”和“封建制”之间上坡下坡,一次次碾死看不清“车往哪开”的倒霉蛋,直到科技进步到铁路时代,脱离中央的地方封建才被彻底按下去。
…作业本的记录…
宣冲:维持郡县制的最基础条件之一,是中枢能够拿的出足够的资源,保有军事裁决“被定下王化范围内”地方矛盾的实力。
宣冲:对待边境不能擅动兵戈,但一旦要伐,就一定要冲过去绝其根源。
这也就是几年前,自己在结束南疆战役的过程中,亲自进行“边界勘探”工作的重要性。“军事裁决”的成本是需要控制。
在边界线内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控制;至于边界线外,在我征服的大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