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额外的历史要素(2 / 6)
军离开后,是否不臣,我也没有征伐的义务。
对于那些被险峻山隘挡在国土之外的藩属们来说,我国力有余可以来揍你一顿,国力不足你自立为王,我也无所谓。
但等我有空了,会问一问你为什么没来朝贡!
武飞是通过精确计算,把维持“王化”的成本限定在雍鸡关将军府承受的范围内。南疆百族们挨的打,都是武飞打的。
如果将南疆的“王化”维持工作,换成几千里之外,戍帝在神都隔着好几重官僚体系来运作的话,成本就会倍增十几倍。
宣冲是通过这样的成本计算,主动参与到“推行王化”的体系中,发挥必不可少作用。以良好“工作表现”与戍帝达成交易,让其在权力体系上对自己进行封建。
宣冲选择这条路线的根本在于,戍帝是能够讲通道理的;而不是那种生于深宫,养于妇人手中的傻逼皇帝。只认一纸命令,不认成本。
话说,如果是昏聩皇帝会怎么操作?即边疆稳定后立刻把打下这片江山的片区经理(封疆大吏)给踢了,换上自家人(儿子受封亲王)来代理这片区域的资源。(二十一世纪不少公司就复现这样的操作。某些生来就含有金汤匙的人秉持着这类逻辑,并且认为无不合理的地方。)
现在宣冲(武飞)的偏将军的身份是没有动。武撼峦的镇南将军的身份也是没有动。
戍帝在把武飞调回来的时候,没有进行“明升暗降”;将军的封号仍然在西南方向,没有其他任何增加任命的动作。
戍帝所有“忠诚”测试,都在宣冲能够忍受的范围内。
相对而言,戍帝在北方方向上,却没有这么做。一个个命令教唆当地世家和大军相互斗争。
武飞:这可能是那些兵家们还没学会做一个“封建领主”,也无法调和自己和地方的矛盾,要是像糊裱匠那样将地方军事和政治完美调和,老妖婆也不敢教唆。
戍帝和这些将军们斗来斗去,只是苦了百姓;没有人对他们负责,兵匪和酷吏轮流上场压榨。,以至于流民们逃亡。
…朽而不倒…
“嗯,这不对劲啊?”宣冲在记笔记时突然疑惑起来:“大爻立国五千载,国体上有如此多引爆点,不会代代都是明君,到底是怎么维持的呢?前面类似危机,也应该发生过啊。难道有什么额外的力量?”
系统:这个问题目前是超纲的。本届历史课,你无需分析的“大爻历史体系外的要素”;你只需要实践你的历史经验总结即可。“
宣冲立刻敏感起来:”嗯,看来真的是有额外力量,在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