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9章 毕其功于一役(3 / 6)
李岩之所以知晓棱堡,是因为在凤阳之战时,当时汉中镇修建棱堡,保护自己的运输线。
后面李岩越过长江,进军江南后,便命令工匠仿制,又从郑芝龙那边募请了许多的工匠,其中甚至还有不少红夷人。
不过李岩学的棱堡只学到了其形,却没有学到其神。
万民军中的火器和火炮数量并不多,威力和射速只是差强人意的水平,比普通的明军略强一些,但是却还不至于可以将棱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。
而且棱堡的作用,其实也没有后世吹的那么神,棱堡只是大大增加防守的强度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针对于棱堡的战法也逐渐成熟。
沃邦攻城法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,核心是通过平行堑壕与锯齿形交通壕的逐步推进,结合炮兵火力压制和步兵突击,可以大幅降低攻城伤亡,有效的摧毁敌人建设的棱堡群。
而最为重要的是,这个时代无论中外对于棱堡的战法,还是停留在防守之上。
欧洲一直到拿破仑时代的时候,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,即便分兵监视棱堡、控制补给线后,主力部队仍具备颠覆一个国家的强大战力。
这种军事优势使得大军能够迅速突破边境筑垒地带,直取敌国腹地,从而重新确立了野战的决定性地位。
所以在拿破仑时期,欧洲开始改革棱堡防御体系,堡垒开始兼具兵营功能,其设计更强调驻军快速出击的能力。
但是这里是亚洲,这里的战争往往是超过十万人以上的规模。
这也是为什么,哪怕是明朝在辽东修筑了一些带有棱堡特征的防御工事,仍然没有取得欧洲战场那样的作用。
要是棱堡真的有用,为什么陈望不会大批量的修建棱堡。
万民军在扬州一线建设的棱堡,不过只是延缓一下他们败亡的速度。
要想真正赢得战争的胜利,最终还是需要依靠野战!
“万民军的水师已经在南京、镇江两地完成集结,情报司方面综合情报,万民军水师共有战船超过五百艘,其中大号福船约在百艘左右,余众皆是中小型船只。”
“孙慎吾的水师到哪里了?”
陈望收回了目光,询问道。
“孙慎吾已经领水师抵达南京以西的江浦,与万民军南京的水师几番交战,皆大获全胜。”
胡知礼神色轻松,笑道。
“万民军的水师人数虽多,但是有太多的新兵,很多舟船都是原本的漕船改建,战力孱弱。”
孙慎吾手底下虽然战船只有一百余艘,但是麾下的水师基本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