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张家口市《阳原县》(5 / 8)

五、历史遗址

除了泥河湾遗址群和开阳古堡,阳原县还有一些其他的历史遗址。

(一)澡洗塘遗址

澡洗塘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,位于阳原县境内。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、石器、骨器等文物,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。遗址的发现,填补了阳原县在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方面的空白,为了解当时人类的生产、生活、社会组织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
(二)侯家窑遗址

侯家窑遗址是泥河湾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,距今约10 - 30万年。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人类化石和石器,其中最着名的是“许家窑人”化石。“许家窑人”是早期智人的代表之一,他们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进化和迁徙具有重要意义。侯家窑遗址的石器制作工艺精湛,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智慧和生产力水平。

六、民俗风情

阳原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,独具特色。

(一)传统手工艺

除了前面提到的剪纸艺术,阳原还有毛皮加工、刺绣等传统手工艺。阳原是海内外闻名的中国毛皮碎皮加工基地,其碎皮加工技艺在2019年被列入河北省第7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春秋战国时期是毛毛匠的成熟时期,公元前302年,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,促进了包括阳原一带的毛皮产业的发展。西汉时期霍去病率兵征讨匈奴,所率东路军将士就身着阳原毛毛匠缝制的毛皮战袍。元代是阳原毛皮业规模化发展的鼎盛时期,当时有2000余户工匠为阳原碎皮加工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条件。清末民初,张家口成为驰名中外的皮都,从事毛皮业的3万多毛毛匠中有近一半都是阳原人。阳原毛毛匠在京、津、张等地设立的皮毛加工字号达数百家,张库大道开通后,还有1万多阳原毛毛匠到蒙古、俄罗斯做生意,在乌兰巴托形成了风靡一时的阳原街。阳原的刺绣工艺也十分精美,绣品图案丰富多样,色彩鲜艳,常用于服饰、家居装饰等方面,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(二)传统节日活动

在传统节日里,阳原县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。春节期间,除了贴春联、放鞭炮、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外,阳原的社火表演是一大亮点。各村的社火队伍走街串巷,表演舞龙舞狮、跑旱船、踩高跷等节目,热闹非凡。元宵节时,人们会举办花灯会,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挂满街头,五彩斑斓,十分好看。此外,还有猜灯谜、吃元宵等活动,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氛围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