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朔州市《平鲁区》(6 / 10)

遗址

1. 平鲁明长城:地分南北,划界晋蒙,是中国古代边防工程的重要代表 。平鲁长城见证了无数次民族间的冲突与交融,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军事文化 。长城上的烽火台、城堡、关隘等建筑遗迹,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,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争的硝烟和戍边将士的艰辛 。如今,平鲁明长城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,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。游客可以沿着长城漫步,触摸古老的城墙,想象当年的战争场景,还能欣赏到长城沿线的壮丽自然风光。

2. 大河堡:原名“大水口堡”,建于明崇祯十三年(公元1640年),堡墙砖包,“周一里六分七步,高三丈五尺” 。大河堡是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堡,曾经在军事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。如今,虽然堡内建筑大多已损毁,但城墙依然保存较为完整,站在城墙上,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军事防御场景 。大河堡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,远处山峦起伏,近处田野广袤,与古老的城堡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。游客来到这里,可以了解大河堡的历史,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,还能拍摄到许多美丽的照片。

3. 败虎堡:原名“败胡堡”,据《三云筹俎考》载,堡于明嘉靖二十三年(公元1544年)土筑,隆庆六年(公元1572年)砖包 。败虎堡是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堡,在古代边防中具有重要地位 。如今,败虎堡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,但依然能看到一些古老的建筑遗迹和城墙 。这些遗迹见证了败虎堡的历史变迁,也让人们对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。游客可以在堡内漫步,探寻历史的痕迹,感受古代边防关堡的独特魅力。

七、民俗风情

平鲁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,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。在传统节日里,当地人民会举行各种热闹的庆祝活动。春节期间,家家户户贴春联、挂灯笼、放鞭炮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,守岁祈福 。元宵节时,人们会举办舞龙舞狮、踩高跷、跑旱船等民俗表演,街头巷尾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 。此外,平鲁区还有独特的庙会文化,每年的特定时间,各个庙宇都会举办庙会,吸引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赶庙会。庙会上有各种商品交易、民间艺术表演、传统美食等,是人们交流、娱乐的重要场所 。在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上,平鲁区也有着独特的习俗。婚礼上,新郎要亲自去新娘家迎亲,新娘要坐花轿,举行拜堂仪式等 。葬礼上,要遵循一定的程序,如守灵、出殡等,表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