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锦州市《北镇市》(9 / 13)

律德光,被尊为“让国皇帝”。乾陵则是辽景宗耶律贤与萧太后萧绰的合葬墓,萧太后在辽代历史上地位显赫,摄政期间使辽朝达到鼎盛。

陵墓群由多个陪葬墓组成,虽多数已被盗掘,但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,如辽代瓷器、金银器、墓志铭等,现藏于北镇市博物馆。墓群周边的地面建筑遗址尚存,如祭殿、神道、石像生等,神道两侧的石人、石马、石羊等雕像,造型古朴,体现了辽代雕塑艺术的风格。如今,龙岗子村已建成辽代文化博物馆,展示陵墓群出土的文物及辽代历史文化,游客可在此了解辽代帝王的丧葬制度和社会风貌。

四、民俗风情

(一)医巫闾山满族剪纸

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北镇市独特的民间艺术,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剪纸题材广泛,涵盖神话传说、民间故事、自然风光、生产生活等,如“人参娃娃”“闾山风光”“满族婚俗”等。

剪纸技法独特,采用“阴刻”与“阳刻”相结合的方式,线条细腻流畅,造型夸张生动。满族剪纸艺人多为女性,自幼学习剪纸技艺,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,还反映了满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。每逢春节、婚庆等节日,满族人家都会贴上剪纸,增添喜庆氛围。如今,北镇市建有满族剪纸博物馆,展示历代剪纸作品及制作工具,游客可观看艺人现场表演,并亲手体验剪纸的乐趣。

(二)北镇鼓乐

北镇鼓乐是辽西地区着名的民间音乐,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,分为“鼓吹乐”和“吹打乐”两类,常用乐器有唢呐、笛子、锣鼓、镲等。鼓乐曲目丰富,既有《将军令》《得胜令》等气势恢宏的乐曲,也有《茉莉花》《小放牛》等委婉动听的小调。

北镇鼓乐多用于婚丧嫁娶、节庆庙会等场合,演奏时艺人配合默契,节奏明快,感染力强。其中“唢呐咔戏”最为独特,艺人用唢呐模仿戏曲唱腔、动物叫声等,惟妙惟肖,令人称奇。2008年,北镇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如今仍活跃在民间,成为北镇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(三)庙会与祭祀活动

北镇庙庙会始于唐代,每年农历三月十八(传说中医巫闾山之神诞辰)举行,是辽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庙会之一。庙会期间,来自周边市县的香客、游客云集,庙内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道士诵经祈福,乐师演奏鼓乐,场面庄严盛大。

庙外广场上摆满了摊位,售卖小吃、手工艺品、农具等,还有马戏、杂技、戏曲等表演。其中“踩高跷”“舞龙舞狮”最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