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君有十胜,禅有十败(4 / 5)

时,郭嘉给出的“十胜十败”。

就如贾逵刚才所有言语,完全就是在激励这位陛下,没有丝毫指责之意。

曹叡沉默片刻,看似不以为意地微微颔首:

“中护军所言是极,关中之败,罪在朕躬。

“是朕轻敌大意,无备关中,遂致此败。”

陈群毕竟死了儿子,这个儿子还是为了保护他而死,曹叡多少有些难以面对陈群。

事实上,曹真、张郃、司马懿连连丧师败绩,关中尽丧,长安失陷,究其原因就是关西无备,他作为一国之君,无论如何都是撇不清干系的。

他是该『人恒过然后能改』。

只是…国家难道是他一个人的国家?满朝文武食魏之禄,难道不该忠君之事?

蒋济这时站了出来:

“陛下,关西防备不周,致有此败不假。

“但实非陛下之过,而乃臣等辅佐不力,失职所致。

“臣等食君之禄,未能忠君之事,既不能为陛下未雨绸缪在前,亦不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在后,实有负圣恩。

“愿陛下万莫过责圣躬,而责臣等之过,罪臣等之慢,彰臣等之咎,臣不胜涕零感激!”

蒋济言罢,刘晔、华歆二人亦不顾陈群态度,上前附和。

贾逵微不可见地蹙下眉头,却也没有说些什么,此时确实不是让这位陛下检讨自己过失的时机,而他们这些臣子,又确实不能撇清关西之败的干系。

虽然他确实劝过天子,不能太过小瞧蜀寇。

但为何没有多劝几次?

说到底,在满朝文武皆小觑蜀刘的氛围下,他也被劝服,认为刘禅诸葛亮不能掀起什么风浪来,而国家的重心,确应当放在东南。

毕竟关西粮道艰难,养两万人的耗费,大概便能与淮南、南阳养七八万人相类似。

国家虽据九州之地,可事实真有那么多资源处处皆备吗?

一念至此,贾逵心中再度一叹。

蜀寇偃旗息鼓,五年蛰伏,以山川为隔阻,以时间为遮护,以权臣庸主君臣不和为诱饵,麻痹了大魏朝野上下文武百官。

这是兵法所谓『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』。

也是『利而诱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佚而劳之,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』

诸葛亮刘禅非但能用兵法在战场上克敌取胜,还早早将兵法化用在国家大略之上。

大魏上钩中计,遂有今日之败,亦复何言?

只能以此为鉴,再不重蹈覆辙。

蒋济这时候又站出了来:

“陛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