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 三带七(3 / 4)

于他的事迹不少,这怎么说呢?真假参半吧。

比如他的发迹,网上很多都说是自学成才,还说他凭小学学历吃透了《易经》,这就不对。

《易经》这个东西别说小学,你特么就博士后,靠自学也学不透,至于更为深入的寻龙点穴,还是那句话,没有师父带你进山,你自学一百年也说不清“星峰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

这道理很简单。

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,就已经有了六爻一卦,到西周初年,《易经》理论基本成熟,成为我国风水玄学文化的坚实基础,此后又经过两千年的发展,直到晚唐时期,风水大家杨筠松,才能集前代大成,在《撼龙经》中提出“星峰”理论。

这老祖宗一代一代又一代的,两千年才搞出来的玩应,你要是一百年就能自己学透……我擦,老祖宗不要面子的么?

所以别再信什么自学成才,不存在的。

另外网上还说,什么姚师爷偶然得到一本书之类的,这纯纯武侠小说桥段嘛。

反正姚师爷有生之年是够呛出的来了,我就给他辟辟谣吧。

书,这个确实有。

但不是什么偶然,是家传的,他爷爷就是干这个的。

这一点要有持不同意见的,你不用杠,到宁城那片打听打听,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,都不用去他村里,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,只要是上了岁数、喜欢八卦的,基本上都知道。

再退一步说,就算你真能靠自学搞出点门道,没传承你也是个野路子,如果姚师爷是这种情况,哪能被人称为“祖师爷”啊?

另外各位记不记得,我之前说过眼把头是怎么来的。

记性好的小伙伴,现在肯定就反应过来了,姚师爷这种干活套路,还是最原始“眼把头找把头”的模式。

就是他只负责找点子,下墓的活从来不干,这一点在他的真人访谈里,他自己亲口说过。

但是现在也不知道咋回事,视频基本找不到了,不过图片还有,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看。

而千禧年前后,姚师爷的团队还处在蓬勃发展阶段,因此那时投身他麾下的把头,基本都是姓郑的这种,拉出来就有实力单独支锅的好手,只不过手艺没姚师爷那么精,找到的点子不够硬。

也正是这个原因,姚师爷玩起了“三带七”,时不时的,他还会将不同团伙之间的“七”进行调配,以保证不会出现“藩镇做大”,他自己孤掌难鸣的情况。

至于姓郑的,凭他毫不客气教育三青年这一举动,就说明他有些格局。

所以我敢肯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